实用中小型电机手册 整台电机在工地嵌线定子绕组交流耐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表 1 0 - 1 2 整台电机在工地嵌线定子绕组交流耐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 | |||||||
试验阶段 | 试验 | 圈式线圈 | 条式线圈 | ||||
形式 | lOOOOkW 以下 | _10000kW(kVA)及以上 | lOOOOkW 以下 | _10000kW(kVA)及以上 | |||
2kV及以上 | 2 〜6kV | > 6kV | 2kV及以上 | 2 〜6kV | > 6kV | ||
线圈下线前 | 2. 75UAr | 2. 75L7.v | 2. 75L/iV + 2. 5 | 2. 75L/.V | 2. 7bUN | 2. 75L/.v + 2. 5 | |
下层线圈下线后 | 2. 十0. 5 | 2. 5t/jv 十 1. 0 | 2. 5L7.Y 十 2. 0 | ||||
上下层线圈下线后打完槽楔 | 2. 5LJ,v | 2. 5L·' j\i 0. 5 | 2. 5L/.v 1. 0 | 2. 5(7Λγ | 2. 5U"j\i 0. o | 2. 5L/.v 1. 0 | |
焊头、装好连线、引线绝缘包 扎后 | 分相 | 2. 0LJ\ι Η- 1. 0 | 2. 517Λί | 2U"iv ~h 3. 0 | 2. OL/n ~h 1. 0 | 2. 5Un | 2. 0L/i\r H- 3. 0 |
电机装配后 | 分相 | U. 8(21!./^ 1. ϋ) | 0. 8 X 2. 51/.ν | t). 8(2L/;v 3. 0) | 0. 8(2. 0U]\i -\- 1. 0) | 0.8X2. 5Un | 0. 8 (2L/、i 3. 0) |
表10-13 凸极同步电机转子绕组对地交流耐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试验阶段 | 试验 | 电压 | |
1. | 磁极装人转子磁轭后 | i〇U]\i lOOOV | 最小2500V |
2. | 磁极和集电环连接后 | l〇U]\j 500 V | 最小2000V |
3. | 出厂试验 | l〇UN 最小 1500V |
集电环成品父流耐电压试验:+ lciOtJV.最小3000V
表10-14 绕线转子异步电机转子绕组对地交流耐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试验阶段 | 被试部分 | I类电机试验电压 | IT类电机试验电压 |
1.线圈制成后 | 导线与金屈范间 | 十 3〇(J〇V | 十 3(J〇〇V |
2.下层线圈嵌线绑扎后® | 线圈同铁心,铁心接地 | 2Uk 2〇00V | 2500V |
3.上层线圈嵌线并打完 槽楔后 | 每相线圈同铁心之间,另 二相同铁心接地 | 2L7x 十 2000V" | + 2000V |
1.线圈和集电环连接后 | 绕组与铁心间,铁心接地 | 2Uk loOOV | + 15(J〇V |
5.川厂试验 | 绕组与铁心间,铁心接地 | 2JJx -\- 1000V | 4Ϊ7Χ + 1000V |
①若下层下线后耐电压有把握时,此工序"丨以哲掉。
注:1. Uk为开路和转子静止状态下集电环间的电压。
2. I类电机为不可逆或者在停车后|可逆转的电动机。
3. ||类电机为运行当屮可以逆转或反接制动的电动机。 集电环成品交流对地耐电压试验电压:
丄类电机集电环:2UK + 2000Va Π类电机集电环:+ 2000Λ^
表10-15 隐极同步电机磁极线圈交流耐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试验阶段 | 试验电压 | ||
电压公式 | U ij\j = 200V | U_fN > 350V | |
1.槽绝缘制造后 | 1 〇 U.Y 十!3 0 0 0 V | 8000V | 10250V |
2.槽绝缘放人槽以后 | 1 〇 L7 f\T -\- 4000V | 7000V | 9250V |
3.转子线圈嵌线后热压前 | 1 5 L7 y'7\7 Ο 0 ϋ V | 3800V | 60οϋ V |
1.线圈热压后试验 | 14:Ufj\i oOOV | 3300V | 5400V |
5.打槽楔后 | 12JJ fj\i -\- 〇 0 0 V | 2900V | 4700V |
6.套护环后 | lOU/j\i 〇OUV | 250UV | 400UV |
7.出厂试验(转子热超后) | l〇U f'T | 2000V | 3500V |
表10-16 直流电机主极线圈换向极线圈对地耐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试验阶段 | 试验电压 | ||
一般直流电机 | 起重、冶金直流电机 | 直流牵引电机 | |
1.线圈在装人铁心后 | 2. 5L7.V 十 2500V | 3. 十 2〇(J〇V | 小于 600V 为:2Uv + 2500V > 600V 为:2. 25L/v + 3500V |
2.定子接线装配完成后 | 2. 5ϊ7.ν+ 1700V | 3. 〇Ltjv + I700V | 小于 6 0 0 V 为:2 L7 十 17 0 0 V > 600V 为:2. + 2700V |
3.出厂试验(试车后趁热) | 2. OL/.v 1 000V 最小1000V | 3. 〇U/\r 1000V | 小于 600V 为:2L7.V 十 1000V > 600V 为:2. + 2000V |
上述标准系指电压> 36V、功率> lkW的直流电机。功率< lkW或电压低于36V的直流电 机试验电压较低,另有规定。
试验阶段 | 试验电压 | ||
一般直流电机 | 起重、冶金直流电机 | 直流牵引电机 | |
1.电枢线圈成品试 验 | 2. SUy + 2500V | 3L/.v ~h 2500V | 600V 以下为:2L7jv 十 2〇00V 600V 及以丨:为:2. 25[\ + 35(J〇V |
2.电枢下线后与换 叫器连接但未锡焊 | 2. 5t/\i 十 19(J(JV | 十 1900V | 6 0 0 "V 以下为:2L7/V 十 19 0 0 V 600V 及以上为:2. 25L7v 十 29(J〇V |
.3.电枢绑扎后 | 2. 5ί7λΓ + 1 700V | 3L7.v 十 1 700V | 600V 以下为:2U/V + 1700V 6〇〇V 及以上为:2. + 2700V |
4.电枢浸完漆换向 器精车后 | 2. 5U.v + 1500V | 3 L7_v 1500V | 600λ,以下为:2U;v + 15(J0V 6U0V 及以上为:2. 2517ΛΙ + 2500V |
5.出厂试验(试验 后趁热) | 2Uy + 1000V 最小bOOV | 3L7?y 1000V | 6 0 0 V 以下为:2U;v ~h 10 (J 0 V (3(J〇V 及以上为:2. 2「)LN + 2000V |
表10-17 直流电枢绕组对地绝缘交流耐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试验阶段 | 试验电压 | ||
一般直流电机 | 起重、冶金直流电机 | 直流牵引电机 | |
1.电枢线圈成品试 验 | 2. SUy + 2500V | 3L/.v ~h 2500V | 600V 以下为:2L7jv 十 2〇00V 600V 及以丨:为:2. 25[\ + 35(J〇V |
2.电枢下线后与换 叫器连接但未锡焊 | 2. 5t/\i 十 19(J(JV | 十 1900V | 6 0 0 "V 以下为:2L7/V 十 19 0 0 V 600V 及以上为:2. 25L7v 十 29(J〇V |
.3.电枢绑扎后 | 2. 5ί7λΓ + 1 700V | 3L7.v 十 1 700V | 600V 以下为:2U/V + 1700V 6〇〇V 及以上为:2. + 2700V |
4.电枢浸完漆换向 器精车后 | 2. 5U.v + 1500V | 3 L7_v 1500V | 600λ,以下为:2U;v + 15(J0V 6U0V 及以上为:2. 2517ΛΙ + 2500V |
5.出厂试验(试验 后趁热) | 2Uy + 1000V 最小bOOV | 3L7?y 1000V | 6 0 0 V 以下为:2U;v ~h 10 (J 0 V (3(J〇V 及以上为:2. 2「)LN + 2000V |
表1ϋ-18换向器交流耐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试验阶段 | 换向器第二次热烘热压冷压后 | 动成形后 | 换向器套人转轴后 | ||
试 验 电 压 | 一般直 流电机 | U\ ^ 500V | 2. c>U;\! ~\~ 300ϋ V 最小350〇V | 2. 5L7V + 2750V 最小3250V | 2. 5 L7 v 2 5 ϋ 0 V 最小3000V |
U\J > 500V | 2. 517+ 3500V 最小 40(J(JV | 2. SUy -\- 3000V 最小3500V | 2. SU\i + 2500V 最小30(J0V | ||
牵引 电机 | 600V以下 | 2. 5Un + 3500V | 2. SUy + 3000V | 2. 5L7_V + 2500V | |
6(J(JV及以上 | 2. 25UV + 4500V | 2. 2oL7j\t 4000V | 2. 25ί7Λ7 + 3500V | ||
起重、冶金立流电动机 | 3L7^t ~h 3〇0〇V | 3U\i + 3000V | 3L/.v + 2500V |
表 1 0 - 1 9 补 偿 线 圈 绝 缘 对 地 试 验 电 压
序号 | 试验阶段 | 对地试验电压(V) | 试验时丨ιϊ] (min) |
1 | 条式补偿线圈直线部分绕包绝缘后(在线圈与铝 箔间进行) | 2. 5L7\ 2500 | 1 |
2 | 嵌线完中及接端线后(未焊接前) | 2. SU1900 | 1 |
3 | 端线焊接后(机械连接除外) | 2. 5L7\ 17〇ϋ | 1 |
4 | 成品试验完成后(热态) | 2Un + 1000·11 | 1 |
① 最低试验电压为 1500 VD
表 10-20 高 压 成 形 线 圈 各 工 序 耐 电 压 试 验 的 电 压 值
试验工序 | 电机额定屯压1/ | ||
< 3300 | 33〇0〜66〇0 | > 6600 | |
嵌线前 | 2. 75U+ 4500 | 2. 75C+ 4500 | 2. 75U+ 6500 |
嵌线后 | 2. 5L/ + 2500 | 2. 5U+ 2500 | 2. 51^+ 4500 |
接线后 | 2. 2517+ 2000 | 2. 25Ϊ7+ 2000 | 2. 25L7+ 4000 |
装配后 | L/+ 1000 | 2. 5L/ | 2U + 3000 |
试验时 , 施加的电压应从不超过试验电压全值的一半开始 . 然后以不超过全值的 5 %均匀地或分段地增加至全值 。 电压自半值增加至全值的时间不应少于 10 ^ 全值电压试验时间应持续 1 mm 。
对额定电压为 660 V 的电机进行检查试验时 , 允许用规定试验电压数值的 120 % 、 历时 Is 的试验代替 。 试验电压用试棒施加 。
4 . 重复耐电压试验和重绕绕组试验
电机应不重复进行本项试验 „ 如有需要重复耐压试验 . 在试验前应将电机烘干
试验电压应不超过昕规定的 8 0 % 。
对完全重绕的绕组 . 应用全值电压做试验 。对绕组部分重绕的电机 , 试验电压应不超过规定的 7 5 %试验前 , 应对未重绕的部分进行清洁和干燥对于拆装清理过的电机 , 在清洁干燥后用 1 . 5 倍的额定电压做试验 , 但对额定电压为 100 V 及以上的应不少于 1000 V ; 额定电压为 100 V 以下的应不少于 500 V 。
试验时 , 电压必须慢慢地升到预定的试验电压 , 以防止电压突然变化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 . 一般起始电压不应超过 1 / 3 试验电压 。 试验时间一般加到规定值后经过 lmm
未见绝缘被击穿 ( 有信号指示 ) 即为合格 。 当绝缘被击穿 , 熔丝立即熔断 , 从而保护试验设备的安全 。
由于耐压试验的电压很高 , 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 故必须有安全措施 , 如试验区周围应用栅栏 .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以防止触电事故 。
在进行耐压试验时 , 必须注意下述安全事项 :
( 1 ) 试验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高压试验的基本工作要求以及安全操作规程 。
( 2 ) 高压试验设备和试验区必须具备安全警铃 、 警灯和警示牌 , 设备前应有站脚的绝缘胶垫 。 耐压试验必须在试区或临时试区进行
( 3 ) 高压试验设备接地装置必须可靠 , 在人与高压输出端柱之间应有高于端柱的接地网隔离 , 调压器应装有零位开关 , 脚踏开关 、 安全脱扣装置必须反应灵敏 。
( 4 ) 试验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线路和被试品接线是否正确 , 设备附近和被试品附近的人员是否退到安全距离 , 有无其他障碍 , 只有在监护人授意之下 , 方可开始试验 。
( 5 ) 试验时一定严格按操作程序和耐压标准进行 , 每次试验完毕都必须对地放电 ,方可拆除接线夹 。
( 6 ) 被试品被高压击穿后 , 一般用低压大电流装置查找击穿位置 , 确需用耐压试验设备进行查找时 . 其陪试人员只能在规定的安全距离位置看视 。 不可将设备的过载保护电流调大 。
( 7 ) 试验中发现异常现象 , 应立即切断电源 , 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后方能继续试验 。
( 8 > 试验场地除被试品外 , 严禁堆放任何其他物品 .
( 9 > 工作完毕 , 淸理场地 , 盘好试验电缆 , 通知送试单位及时搬去被试品 , 切断总电源 。
10.2 . 7 电机的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是将产品或材料曝露到自然或人工环境中 . 从而对它们在实际可能遇到的
贮存 、 运输和使用条件下的性能作出评价 。 经过环境试验后的样品 . 一般不能再认为是“ 新 ” 的 。 供 : 双方另有协议或有关标准另有规定者例外 。
环境试验的程序通常有如下几项 :
( 1 ) 预处理 ( 有必要时 ) 。
( 2 ) 初始检测 ( 有必要时 ) 。
( 3 ) 条件试验 。
( 4 ) 恢复 ( 有必要时 ) „
( 5 ) 最后检测 。 在条件试验和恢复期内 . 可能需做中间测量环境试验的内容很多 , 木节只简要介绍环境试验中交变湿热试验 、 长霉试验和盐雾试验的基本知识 。
一 、 交 变 湿 热 试 验
交变湿热试验就是将电机或部件 , 放存在一个特殊的人 I : 气候室 ( 箱 ) 内进行一定时间的试验 , 考核电机 ( 结构 、 丁艺及使用的材料 ) 处于湿热带地区严酷的温 、 湿度条件下能否正常工作 , 其性能是否受影响 , 以及电机对湿热气候的适应性 。 试验前 , 试验样品应不包装 , 不通电 , 在准备使用状态和正常工作位置 , 或按有关标准规定的状态放人试验室( 箱 ) 中 。 当没有规定安装方式时 , 则安装架的热传导要低 , 使得试验样品是实际隔热的
为了防止样品在升温阶段出现过分凝露 , 在试验开始的第一周期前进行预热处理 . 预热处理后每周期 ( 2 4 h ) 循环条件如表 10 - 21 。
表10-21 湿热试验条件
温度(°c) | 相对湿度(%) | 累计时问(M | 备 注 | |
升 温 | 25 ± 3升至高温值 | > 95备凝露 | 25 〜3. 5 | 相对湿度< 100% |
高温高湿 | 尚温值(± 2) | 93 士 3 | 11. 5 〜12· 5 | |
降 温 | 高温值± (2) 降至25 ± 3 | 95 | 11· 5 〜18· 5 | |
低温高湿 | 25 ± 3 | >95 | 24 |
试验后按有关标准进行恢复和检查 。
二 、 盐 雾 试 验
人们模拟海洋大气中的腐蚀 W 素 , 采用人工喷雾盐水的方法对材料及防护层进行腐
蚀试验 , 这种人工盐水喷雾法称为盐雾试验 。
盐雾试验的 B 的是考核材料及其防护层的抗盐雾腐浊的能力 , 相似防护层的 _ Ti 艺质
量比较,以及电机产品抗盐雾腐蚀的能力 。
试验时将电机放人人工试验设备中 , 温度为 3 5 ± 2 ° C , 连续喷盐雾到规定时间 , 喷雾量为 1 . 0 2 . 0 mK . li • 80 cmJ~ )( 80 cnr 是指直径丄 Ucm 的漏斗面积 )。盐溶液米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 , 其浓度为 5 ± 0 . 1 % , 盐溶液的 pH 值应为 6 . 5 7 . 2 ( 351 ' 时 ) ,允许用化学纯以上的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水溶液来调整 pH 值 。 试验结束后 . 分别用流动水和蒸馏水轻轻洗掉试验样品表面的盐沉积物。然后 . 再按有关标准进行恢复和检查。
三 、 长 霉 试 验
长霉试验的目的是鉴定电机产品及其材料在霉菌生长的条件下的长霉程度 , 以及霉菌对它们引起的表面变化的影响 。
样品在试验前应用清洁的绸布或丝绒擦去灰尘或玷垢 . 然后放在样品架上 , 把配制好的混合孢子悬液用喷雾器 ( 喷嘴孔不大于 0.5 mm ) 喷射到样品的全部曝露表面和 3 条对照纸上 . 同时曝露于一个试验设备内7天后取出检查对照纸条 , 如有霉菌生长 , 表明试验条件适宜 . 霉菌是活的 , 若 3 条对照纸上都看不到霉菌生长 , 则这次试验无效 , 应重新喷菌试验 。 样品在试验设备内不应互相碰撞 3 在试验过程中 , 为了排除由样品放出的影响霉菌生长的气体 . 要经常换人新鲜空气 。 换气期间 . 试验设备内温度允许波动于25-32℃, 相对湿度应不小于 80 %,但在换气结束后 2 h,试验设备内应恢复到 28-30℃之间 . 相对湿度大于90% 长霉程度按下述规定进行鉴定分级 :
U 级放大 50 倍观察不到霉菌生长 。
1 级肉眼看不到长霉 , 但放大 50 倍长霉十分明显 。
2 级肉眼明显看不到长霉 , 但在试验样品上的覆盖面积小于 25 % 。
3 级明显长霉 , 在试验样品表面上的覆盖面积大于 25 % „
试验期满后样品的检査按有关标准进行 。
1 0 . 2 . 8 电 机 噪 声 的 测 试
电机的振动和噪声理论十分复杂 , 它涉及了电磁 、 能量转换 , 机械振动 , 特殊物理声
学 , 电子学和数学等许多学科 。 一般来说 , 由于电机结构复杂 , 其振动分析比噪声分析更困难 。 因为噪声涉及的大致是电机的整体作用 , 而振动涉及电机的各个部件
电机噪声主要有 = 大类 :
1 . 电磁噪声
电磁力作用在定 、 转子之间的气隙中 , 产生旋转力波或脉动力波 , 使定子产生振动而
辐射噪声 , 这类噪声称为电磁噪声 。 它与电机气隙内的谐波磁场及由此产生的电磁力波
幅值 、 频率和极数 , 以及定子本身的振动特性和声学特性有很大关系
它主要由设计的
电气参数和机械参数及装配工艺决定
2 . 机械噪声
电机中的机械噪声主要是由轴承和电刷引起的 。 这些噪声与它们昕用的材料 、 制造质 M 及电机装配工艺 、 配合精度有关
3 . 空气动力噪声
由电机内的冷却风扇产生 D 主要由风扇的形式 、 风扇和通风道及进出 U 的结构设计决定.电机的噪声和振动测试均有标准 D 在按照标准测试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标准中的下述要求 :
( 1 ) 测试环境 。
( 2 ) 电机安装方式 。
( 3 ) 电机的工作状态 。
( 4 ) 基准面的选取和测点的布置 。
( 5 ) 仪器的安装与读数 。
( 6 ) 数据的整理分析 。
一 、 电 机 噪 声 的 测 试 方 法 及 要 求
( 一 ) 测 试 环 境
电机噪声的声功率级都是通过测 S 声压级来换算 。 测试环境的声场特性不同 , 测 S方法和计算方法也不同
电机噪声的声功率级 . 最好在半消声室 ( 地面作为声波反射面的消声室 ) 中测量 . 它的测量方法较简便 . 测试结果也较准确 。 实际上 . 精确测量和计算环境影响非常烦琐 , 工程测量中都尽可能将背景噪声和环境反射减小到对测量结果无重大影响 , 以简化测量和数据处理丁 1 作在厂房内或室外测量电机噪声 , 宜安排在深夜或休息停丁时 , 背景噪声最小 , 而且背景噪声不随时间强烈变化的时刻进行 。
( 二 ) 测 试 时 电 机 的 工 阼 状 态 及 安 装 方 式
电机应在空载状态下进行测定 , 此时转速 ( 对交流电机频率应为额定值 ) 和电压 ( 对
具有串励特性的电机除外 ) 应保持额定值 。 当用静止整流电源供电时 , 电源应符合有关
标准的规定 。 对多速电机或调速电机 . 应在噪声为最大的额定转速下进行测定 。 对转向
可逆的电机 , 应在噪声较大的转向下进行测定 。
电机安装方式对电机噪声的测试结果影响很大为了保证测试精度 , GB 10069 . 1 — 1988
《 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 》 规定了电机安装要求 。
1 . 弹性安装
对测中心高 H 为 400 mm 及以下的卧式电机 , 或电机高度的一半为 400 mm 及以下
的立式电机 , 应采用弹性安装 , 其弹性支架系统的压缩量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
15 ( 1000 / « ) 」 <
式中 3 电机安装后 , 弹性系统的实际变形量 ( mm ) ;
n 电机的转速 ( r / min ) ;
e — 弹性材料线性系数 , 对乳胶海绵 , e = 0 . 4 ;
Z — 弹性系数被压缩前的自由高度 ( mm) .
为了保证弹性垫受压均匀 , 被试电机应先置于有足够刚性的过渡板 ( 如硬塑板 、 层压
板 ) 上 , 然后再置于弹性垫上 . 电机底脚平面与水平面的轴向倾斜角应不大于 5 ' 当刚性过渡板会产生附加噪声时 , 允许将电机立接置于弹性垫丄 。
2 . 刚性安装
对轴中心高 H 超过 400 mm 的卧式电机或高度的一半超过 400 mm 的立式电机 . 应
采用刚性安装 。 此时 . 安装平台 、 基础和地基 = : 者应刚性连接 。 安装平台和基础应不产生附加噪声或与电机共振 。
大多数电机刚性安装时测得的噪声声级 , 比弹性安装时要高 1 . 5 2 dB = 电 机 在 弹
性基础上运行时 , 噪声靠本身各部件辐射 ; 而在刚性安装时 . 电机振动会通过安装基础传
出去 , 使声波辐射面扩大 。另外 , 测量应在有一反射的硬实地面上进行 . 在任何情况下 , 电机的底脚平面高于地平面应不超过 80 mm ; 弹性垫的面积应不大于基准箱投影面面积的 1.2 倍 , 且不能采用弹性悬吊安装方式 。
( 三 ) 测 量 程 序
先在被试电机空载运行状态下 , 测量各测点上的 A 计权声压级 。 然后在电机静止状态下 , 在相应各测点上测量背景噪声 A 计权声压级 . 测量时声级计附近除操作者外 , 不应
有其他人员 , 如不可缺少时 , 则必须在声源及操作者背后 ,
( 四 ) 背 景 噪 声 的 修 正
当电机各测点噪声级测 M 值与对应各点背景噪声级之差为 4 10 dB 时 , 各点测量值
应按表 10 - 22 修正 ( 即测量值减去修正值 当差值大于 10 dB 时 , 可不修正 。 当差值小于4 dB 时 , 则测量无效
表 1 0 - 2 2 背 景 噪 声 修 正 值
电机运转时测得的噪卢级与背景噪卢级之差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修正值 | 2. 2 | 1.7 | 1.3 | 1 | 0. 8 | 0. 6 | 0. 4 |
完成测量后 , 还应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 . 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 。 噪声值
要求在各类型电机的技术条件中均有相应的规定 。
10 . 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其他试验项目
1 0 . 3 . 1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的 转 子 绕 组 开 路 电 压 的 测 定
( 一 ) 试 验 目 的
其目的是为了求取定 、 转子绕组间的电压比 。
( 二 ) 试 验 方 法
电机转子应静止并开路 ( 有举刷装置的电刷应放在与集电环接触的位置 ) , 转子电压
可通过试验台引线接到集电环连接螺钉上 。 试验时 .
最好适当降低定子外施电压 ( 可用堵转试验电压 ) , 用
转换开关分别测量定 、 转子三相电压 , 检查是否平衡 ,有无匝间短路或转子开路自起动等异常现象 。 如一
切正常 , 定子外施额定电压 , 同时分别测量定子及转
子 = 相线电压接线方法如阁 10 - 3 所示 。
对转子电压高于 600 V 的电动机 , 试验时施于定
子绕组上的电压可以适当降低 , 以便使电压表不经过
电压互感器 , 而立接测量转子电压 。
测量高压 ( 3000 V 或 6000 V ) 电机的转子电压时 、
定子电压可适当降低 , 最好采用堵转试验电源电压 ,
对额定电压 3000 V 电机 , 可采用 600 800 V 电源 ; 对额定电压 6000 V 电机 , 可采用 1300
—1400 V 电源做
试验 , 以避免转子接线错误而发生短路 、 转子直接起
动 、 或并头套间有焊接锡末而发牛 . 跳弧等现象 。
( 三 > 故 障 判 别 及 处 理 方 法
当定子 = 相电压对称时 , 转子 = 相开路电压最大值 ( 或最小值 ) 与平均值之差 , 不得超过平均值的 ± 2 % 。 试验电压比在标准电压比的 ± 3 % 以内 . 即为合格 D 试验时 , 若绕线转子绕组开路时自起动 , 如不是由于转子铁磁性零部件中存在的涡流所引起 , 须检查转子是否有短接现象 、 有无不同相的电刷引线短接 、 相邻并头套直接短接 、 焊接时锡末造成短接及接线错误等 。
1 0 . 3 . 2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的 堵 转 试 验
( 一 > 试 验 目 的
其目的是为了测量电机的最初起动电流和最初起动转矩 , 并用于计算起动漏抗 。
( 二 ) 试 验 方 法
堵转试验是在电机冷态下进行 , 试验前可按表 10 - 23 的规定 , 在定子绕组上施以 =
相电压 , 测定堵转时的短路电流 ( 在额定电流值附近 ) 和功率损耗 。 按图 10 - 4 所示接线 „
表 10 - 23 是异步电动机的堵转试验电压 。
